《1984》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1984》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Everyone, Every time, Everywhere.
纯粹为了一个服务于自己的订件,而重读了一遍《1984》,我挺喜欢这种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以前的自己读过这么多的书,可繁重的生活方式总是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记忆极限,汲取摄入而后长时间的忘却过程总是不断的在重复,所以效仿书中主人公的方式,必须记录一点什么,来阻止或者说延缓自己的忘却过程。
我很庆幸在自己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接触了乔治奥威尔的两本书《动物庄园》和《1984》,作为生活在1983年代的人来说,重读这本反乌托邦名著仍然能带给自己深深的震撼和重重的叹息,或者说是恼怒,那种发现了观念根源的恼怒。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善”能够有动力让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去建立一种那样的社会,我们可以评判书中甚至是真实历史中过去所发生种种历史事件,但当历史或事件正进行时,他就不是历史,他能做到的仅仅是带我们进入未来某个未知的事件,我想书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我们都曾或者是现在一定正在经历这样的循环。过去决定现实,而现实又在不断地粉饰过去。正如文章的标题,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那些进程道路上被碾的稀碎的覆辙痕迹,无不在告诉我们正在朝着历史相同的方向前进。
这种感觉就像书中主人公在决定开始写日记的那刻的感觉一样,他已经预知了自己的结局,非常肯定,甚至有时候急于让结局发生,可当那一刻真正来临之时,却又是无不的恐惧和身不由己.而现实中的自己也时常预知到某些不想预见的结局一样,非常明确,甚至完全一样的盼望其早点发生,而后同样的的无能为力,任其发生,
那些执念最终会被生活,琐事,时间消磨干净,最后战胜自己,耻辱的忘掉和妥协掉那些自己曾经无比坚持的观念,就像雪崩时没有一篇雪花是无辜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明确预见到那片天堂中间相隔的是一篇血海,那里没有仇恨,没有爱。他赢得了自己的战争,他热爱老大哥,我也会赢得自己的战争。